大悟北路子花鼓戏
地处鄂东北大悟县(解放前的礼山县)一带,包括应山县东边和河南省罗山县南边在内的这块土地上,共同养育着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——“花鼓戏”。这种花鼓戏有着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,因地处鄂东北,所以被称为“北路子花鼓戏”。
它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,距今已有130多年。那时人民安居乐业,首先出现了爱玩的江湖人,他们在传统节日划彩船、舞狮子、耍龙灯时,加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调和田歌等曲调,即兴地填词演唱;后来又在“地摊”式的活动中,用对唱的形式,加入简单的情节,如《王大娘补缸》、《打五扇》、《挑花篮》、《观灯》之类的小段;随着艺术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经验积累,以及广大观众的积极参与,就出现了买“行头”(化妆品)、制“箱担”(打击乐和道具),化妆登台演唱故事,演出形式日趋完善,最终在鄂东北形成了一方群众所喜爱的“花鼓戏”。